职工天地

正能量和信仰--《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

时间:2017/2/23   浏览数:2176次   来源:职工天地  

      “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
       温总理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应该跟我现在的年纪相仿。我们这一代人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之时,往往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忠于理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当年温总理在祁连山工作的时候,日记里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根据当时的社会价值观(温总理写这些日记的时候是69年,文革时期的青年大多应该是盲目的,能有这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追求的青年实在是太少),能够清醒的认识当时社会情况,并能坚持真理的青年不多,所以我想当时的温总理没有盲从,始终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是读后感,那么就要阅读别人的思想,来思考自己的思想。马克思的观点认为理想是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的。那么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买房、买车、高物价、低收入……很多人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话题。那么当时的温总理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真理,认清社会现实,倒是提醒了我,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经济浮华的表像背后,还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我们的价值趋向,很多人会想到一个词语“正能量”。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正能量”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明确一点,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正能量集合体,正能量的含义第一点就是要符合实际,真实,而这本书确实是真实的,野外工作过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对本书里描述的很多情节还有专业知识都是有共鸣的。“正能量”的第二个含义就是社会价值趋向,就是眼前的社会现实下,能清楚的明确正确的社会方向,从而确定个人正确的奋斗方向。“正能量”的第三个含义就是社会责任感,温总理曾在书中写到:“我不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要做一个有学识、有头脑、有远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我想这句话就能彻底说明了温总理是极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如果一个领导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不可能强迫自己从无知变有知的)。说了这么多,那么我对“正能量”这个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能客观评价社会的、有正确价值趋向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能量,通过这种能量来影响他人,从而使得社会少一些浮华,多一些客观。
      温总理在书中写到:“立大业必须有大志,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极顽强的毅力。我将为祖国奋斗一生,并将此精神留给我的儿女。”温总理回忆,在野外工作期间,他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哪怕是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也要去实地观测,认真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我经常背着装满石头样品的地质包,一步一步向高山攀登,我从不敢坐下,生怕再也起不来。”
       每每读到这里,我很感动,我想起周恩来那句“豪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理想的时候,往往是困难的。很多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么中途因为磨难而退缩了,要么因为选择追求理想的路太艰难而放弃了。真正成功实现理想的人并不多。像温家宝总理这样,一步一步向高山攀登,中途都不敢坐下,生怕再也起不来的,有这种意志力的人太少了。我想说的是信仰问题,我想起来列夫·托尔思泰的那句话:“信仰就是生命车”,那就是说,没有信仰,就没有了生命,我们再延伸一下这句话,就是如果有信仰,人的肉体才能焕出发生命的灵魂;如果没有信仰,人的肉体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是没有生命力的。眼下,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目前社会有很多不好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扶怕被讹,不扶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从而陷入两难),这种自私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没有了信仰,对金钱的无上追求导致的。温总理的信仰就是通过不断努力,为祖国奋斗一生,并将这种信仰观念留给自己的儿女。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付出自己的一生,那这个人绝对不会自私,不会失去人生的方向。(我想家宝总理碰到一老人跌倒了,肯定会过去扶,肯定不在乎是不是被讹钱,因为他胸怀的是全国人民)。
       《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我认真读了一遍,获益良多,最主要的有以上两点,第一,要有正能量;第二,要有信仰。现在国家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期,很多人难免会陷入迷茫,但我相信正能量,更坚定信仰。或许当我们真正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